2010年3月8日

蛤(はまぐり)

蛤(はまぐり)

原漢字為「浜栗」,「浜」是靠海邊的平坦地面,中文寫「濱」。「栗」應該就是指它的外形像「栗子」吧。

所以原意應該是指「在近海邊的淺沙攤處,長的很像栗子的海洋生物」,那就是「蛤仔」啦!

註:會寫這篇,就是因為看到台語的「蛤」發音竟然跟日文一樣,驚訝之餘,趕快上來寫一篇,怕自己忘記,結果卻忘了寫台語這件事,然後在寫這個部落格3年來,第一次有人留言,我才想起來我忘了寫跟台語發音很像的這件事,感謝網友Takayuki。

蛤(はまぐり) 蛤仔

書く、描く、画く、掻く(かく)

書く、描く、画く、掻く(かく)都是唸かく。

他們的語源都是一樣的,就是古代沒有紙跟筆的時候,拿石頭或樹枝在沙地上畫畫或寫字,很像拿個棍子在背後抓癢,所以類似這種「拿一個東西在平面上畫呀畫、動呀動」的,都叫かく。

書く(かく) 寫
描く(かく) 描
画く(かく) 畫
掻く(かく) 抓癢

豚カツ(とんかつ)

在台灣很流行的日式炸豬排飯,日文叫「豚カツ(とんかつ)」,「豚」很簡單,就是「豬、豬肉」的意思。那「カツ」呢?

「カツ」是英文「Cutlet」的音譯簡稱,本來譯為「カツレツ」,在英文裡就是一片一片肉切片放好在盤子上叫「Cutlet」。

英文「Cutlet」的語源是從法文「cotelette」來的。



カツ(かつ)是:切一片片的肉片,現在專門指「炸好切成片片的肉。